English

故乡落在书里

1999-04-02 来源:光明日报 靳晓燕 我有话说

读周大新的作品,你也就认识了南阳:

“香油,是我们南阳这地方有名的土特产品。据史书载,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经汉口‘邓帮商行’销往港澳、东南亚、日本和德国。”

“而南阳汉画像石刻艺术,正是生成于这块沃土之上的一株万古不朽的生命之树……”

故乡的风情画卷与周大新和他的作品,交融在一起,于是有了《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左朱雀、右白虎》、《伏牛》、《第二十幕》……

周大新也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愿:写一本激动人心的书。这个愿望还是在他当兵的那个年月许下的。

那时候,书还真是个稀罕物,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拿在手上揣摩的。

凑巧这个稀罕物被周大新在老班长那个破床下发现了。对他来说,真是一个惊喜。于是,他便拿着这本残缺不全、没了封面的书在自己的宿舍翻看。书的前几页已经被撕了,能看清的第一句话是:“姨母开家小小的洗衣作坊,借此养活儿女,供应落魄的丈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甚至读得差点误了上岗。老班长捏住他的肩膀郑重地交待:“记住!只许自己看,不准传,不能让干部们发现!”

他完全沉浸在书中,只要有一点点空儿,就摸出书来读。那时正是强调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时候,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每次读这本书之前,他都要在桌上摊开一本毛选,使别人以为他是在边读毛选边查看什么辅导材料。

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他却牢牢记住了聂赫留道夫、玛斯洛娃。书读完了,一个念头从心底里摇晃着走出来:将来也要写一本像这样激动人心的书出来!

不久,他知道了这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这是他接触到的第二本外国文学名著,除了《一千零一夜》。此后,他成了托尔斯泰的朋友。

6年之后,在济南他买到了一本新版《复活》。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学写小说。1979年3月,他在《济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而今,他踏上文坛已整整20年了。

一本好书可以引发人的无限激情。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托翁不知道他所写的书对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不知道他通过他的书说出的劝告对一个中国写作人的成长发生过那么大的影响。关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呼唤爱、关注女性的命运成了周大新小说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对偶然见到的一些书本,他总要认真地翻一翻,期望在不经意中会像当年遇上《复活》一样,再遇上一位导师。

这样的导师是越来越多:丹纳、布洛诺夫斯基、萨缪尔森、柏拉图、加缪、川端康成……

胆颤心惊读书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在飘雪的夜里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被窝里,就着灯光读书那便是人生最惬意的时候。

自由读书,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快乐不可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更喜欢地方志史,尤其是南阳的地方志史。这种史志性的文字常常出现在他的小说之中,这也是他对故乡的另一种感情表达。

就史志书而言,南阳大大小小13个县的县志,他能看到的全都看了。这其中,有历史学家的所谓正史,也有野史记载。这些各式各样的史书,互相印证,使他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历史的模样,促进着他的创作,“这些故事都是根据史事演绎而来的,对历史有着独特的看法。当你去写这些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为你所用。”

无论是外化的形式,还是内在的故事情节,他都感受到了史志对他产生的影响。他走进南阳这块土地,又用文字把它推而广之。

故乡,是他抵达人世的第一个车站,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所学堂,所以他一生都不可能忘记。那么,便让故乡落在书里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